今天有点忙,没来得及处理的大家的评论。我选择了8个要回复的评论,先作为补充说明14-21发出来,晚上争取把回复写上。谢谢大家的关注、赞扬、支持、质疑、谩骂!(2012-9-5 18:35)
鉴于有同学反映格式太乱,不容易抓住重点,我就把全文的格式重新梳理了一遍。
-<|>-<|>-<|>-<|>-<|>-<|>-<|>-<|>-<|>-<|>-(我是红磷分割线,简介就在我下面)
一、简介
1.1 这篇日志是个辟谣文,被辟谣的是最近一个转得很火的人人网状态,大概说英语里value不能读成va-lue,只能读成val-ue。原状态的具体表述请见正文开头处的图片。
1.2 这篇日志的主要结构是:简介→正文→补充说明。
1.2.1 简介也就是现在这一部分,主要对全文的结构以及每个结构内容做简单的介绍。
1.2.2 正文是辟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含谣言分析、辟谣推理,以及一系列语言学方面的科普内容。
1.2.3 补充说明主要包括我对网友们提出的一些问题的集中回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1.2.3.1 如果你好奇原状态作者的后续态度以及辩解,请参见补充说明12。
1.2.3.2 如果你对专业的术语和分析不感冒,只希望获得直接的结论,请参见补充说明4。
1.2.3.3 如果你认为英语里please里面的pl-也算辅音连读,不好意思我们讨论的不是同一概念,请参见补充说明1。
1.2.3.4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是低级黑,或者不理解我辟谣的逻辑,请参见补充说明2。
1.2.3.5 如果你想参考各大权威词典里value的发音,请参见补充说明3、6、10。
1.2.3.6 如果你认为辟谣很无聊,请参见补充说明8。
1.2.3.7 如果你认为我写这篇日志只是为了访问量或者炒作,请参见补充说明9。
1.2.3.8 如果你认为中国人研究英语发音很傻逼,请参见补充说明11。
1.2.3.9 更多关于汉语语音的细节以及相关的疑问,请参见补充说明5、7、13。
1.3 如果你有细节不理解,或者有补充,或者对我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欢迎和我讨论。
1.4 我当然不可能一直全对,争论出真知,真理越辩越明!
-<|>-<|>-<|>-<|>-<|>-<|>-<|>-<|>-<|>-<|>-(我是红磷分割线,正文就在我下面)
二、正文
今天看到一个很奇葩的状态,用英语里value一词举例,说“两个辅音不可能连读,只可能击穿”。说得如此绝对,还给那些连读了的人盖上了“自作主张”的帽子,敢情只有他们自己才是正统,而连读的人是异类似的。这样一条状态,还有一大堆人转发,大呼“被扫盲”、“毁三观”。

(为照顾状态作者隐私,此处略去了其姓名)
到底两个辅音能不能连读呢?答案显然是——Yes!
一般而言,辅音是辅音,元音是元音,井水不犯河水。辅音可以跟元音拼,但不能跟辅音拼,因此随便说辅音不能连读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事无绝对,总有些辅音与众不同,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它们虽然身处辅音阵营,但是或多或少带着些元音的功能。这样的辅音倒是的确可以和辅音拼在一起连读的。
元音一般有什么功能呢?一方面,元音可以独立构成音节,是每一个音节必不可少的部分(所谓“音节核”);另一方面,元音可以让辅音拼在自己的前面来构成音节。
于是,这些与众不同的辅音,就分为了两类。一类可以独立构成音节,充当音节核,叫做音节辅音,比如button /‘bʌtn/里的/n/;另一类可以让其他辅音拼在自己的前面,但后面不忘跟上自己拼的元音,叫做半元音,比如value /‘vælju:/里的/j/。
音节辅音(syllabic consonant)——不甘当绿叶的辅音
语音是以音节为单位的,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音节核。一般而言,只有元音可以做音节核,而辅音呢,只好靠边站,把音节核的位置让给鲜花般的元音,自己却甘当绿叶。但在总有一些辅音愤愤不平,并不甘当绿叶,而要自起炉灶,弄出一个音节来。这就是音节辅音。
能做音节核的这些辅音,肯定和元音有一些共同之处,而与其他辅音稍有不同。与/p/、/t/这类明显不能做音节核的辅音相比,音节辅音发音时气流的阻碍更小,响度更大,因此也叫做响音。这些明显都是元音的特征(事实上元音也是一类响音)。
在英语里,常见的音节辅音有/l/、/m/、/n/、/r/。它们的例词如下:
/l/: proposal, cancel, devil, symbol, consul
/m/: madam, symptom, column
/n/: Jordan, fasten, cousin, prison
/r/: Hungary, interesting, history
可以注意到,这些音节辅音构成的音节都不是重读的。实际上,它们是由/əl/、/əm/、/ən/、/ər/这几个音节弱化而来。因为不重读,音节核里的元音都弱化成了中央元音/ə/。如果再继续弱化下去呢?你懂的,/ə/就直接消失了!于是乎,这些辅音就自成音节了。
普通话里有音节辅音吗?其实也是有的,只是你一般看不出来。汉语拼音里,zhi chi shi的韵母是什么?zi ci si的韵母又是什么?汉语语言学界一般认为它们是“舌尖元音”,会用两个国际音标里没有的音标来表示。而著名的语音学教授朱晓农提出,它们实际上就是音节辅音,前者是国际音标里的/ɻ/,后者是国际音标里的/ɹ/。另外提一句,汉语拼音的ri本身就是一个音节辅音:/ɻ/。
半元音(semivowel)——喜欢玩3P的小受
与音节辅音相反,有另外一种音,很像元音,却起着辅音的作用,并不做音节核,而是用来与音节核相拼。这样的音叫做半元音。与其说它们是与众不同的辅音,不如说它们是元音派到辅音队伍里的“卧底”更为贴切。
半元音的特征都和元音一模一样。元音分高低,它们也分;元音有前后,它们也有;元音有的是圆唇,有的不是圆唇,它们也依葫芦画瓢。唯一不同的是,它们在功能上更像辅音而不是元音。因此国际音标给元音辅音大分类的时候,它们就划入了辅音阵营,并一直驻扎至今。
开口比较小的元音都有自己对应的半元音,比如在英语里,/i/对应的是/j/、/u/对应的是/w/。另外普通话里的ü(国际音标是/y/)对应的半元音是/ɥ/,日语里的う以及整个う段假名的元音(国际音标是/ɯ/)对应的半元音是/ɰ/。
如果说辅音是男人,这些半元音就是——有点娘的男人,这样的人有神马特性呢?你懂的。半元音的功能和其他辅音一样,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好歹也是个男的,可以在后面拼上元音(女的哦)。但它同时也具有元音的性质(受),因此可以在后面拼上元音的同时在前面拼上另一个辅音(尼玛这简直就是3P啊亲!)。
半元音前面没有辅音的例子,在英语里有很多,比如yes /jes/和week /wi:k/。在普通话里面呢,也是有的,只不过为了区分音节,单独用了不是声母也不是韵母的符号来标记,比如为了标记/j/用了y,标记/w/用了w,标记/ɥ/用了yu。日语里面呢?や行假名和わ行假名都是很好的例子呀。
半元音跟“前一个纯辅音,后一个纯元音”一起玩3P的场景,那就更多了。在英语里因为字母u的长音就是/ju:/,所以所有u发长音的地方都有这样的3P,比如cute /kju:t/和我们熟悉的value /‘vælju:/。普通话里,看到韵母表里面除了第一行和第一列的所有韵母了么?它们前面加上声母的时候,里面的iuü就成了3P的半元音了。而日语里的这种情况叫拗音,只要把相应的や和わ写得小一点就可以了。
半元音是如此地调皮,以至于自己独立作为词开头的时候,还可能超越词的界限,跟前一个词末尾的辅音玩3P。比如在double U /‘dʌbl + ju:/里,/j/就和前面的/l/干上了,拼出来一个类似“达不溜”的东西——听着很耳熟是么?这其实就是英文字母W啊。
写在最后的话
语言是活的东西,永远没有固定的正确与错误。覆盖中国那么大面积的汉语还有七大种主要方言、无数的小方言呢,全球通用的英语方言自然是更多了。在语言的各大要素里,语音是最不稳定的,因此各个英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别也就最为显著。
我当然不否认有的英语母语者(特别是美国人)会把value读成/‘væl + ju:/,因为他们并没有读错,别人可以听懂。或者说,不论把/l/和/j/拼读在一起,还是分属前后两个音节,都不影响交流,因为两种读法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语义差别。
但是,把一部分美国人对一个英语词的读法(我不会告诉你美国方音一大把的),任意推广到所有英语母语者的读法,这就是显然的逻辑谬误了。而把这种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说得头头是道,强加给英语学习者,简直就是误人子弟了。
人和人的观点本来就不尽相同,维护自己的观点往往是人的本能。虽说这种本能也许会影响我们接受正确的观点,应该努力克服。但是现在很多人有点谦虚过头了,连自己原本正确的观点也不要了,人家只要稍微解释一番就不论对错全盘接受,这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呢?这样的例子,在这个140字就能写完一小段话然后让各种人转发流传的时代,难道还少吗?
(比如某微博流传剖腹产时婴儿不是从刀口里拿出来的,纯属无稽之谈,照样有很多人大呼“被扫盲”,真是无语了……)
参考资料:
Approximant consonan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proximant_consonant
IPA: Alphabet
http://www.langsci.ucl.ac.uk/ipa/ipachart.html
Semivowel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mivowel
Sonoran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norant
Syllabic consonants
https://notendur.hi.is/~peturk/KENNSLA/02/TOP/syllcons.html
汉语拼音方案
http://www.edu.cn/20011114/3009777.shtml
近音——附论普通话日母–《方言》2007年01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YZA200701002.htm
-<|>-<|>-<|>-<|>-<|>-<|>-<|>-<|>-<|>-<|>-(我是红磷分割线,补充说明就在我下面)
三、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1——【关于德语等语言里的“辅音连读”】
看到分享的评论里有人说德语等语言里有很多“辅音连读”现象,随便摘录几条:
●德语里辅音扎堆多了去了。。英语党们都弱爆了
●德语有好多三个辅音连读的现象吧…
●如果不能连读让少语那一串串的复辅音情何以堪。。。。
●还有please不就是两个辅音连读
其实吧,这些童鞋说得都木有错,不过和我说的“辅音连读”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同一个音节里辅音连续出现的现象,叫做辅音丛(consonant cluster)。这样的辅音只是一个个离散出现的,并没有连在一起读出来(所谓的拼读),不是真正的“连读”。举几个辅音丛的例子吧!
英语里,短的如X里的/-ks/、smart里的/sm-/,长的如splash里的/spl-/、sixths里的/-ksθs/(话说据说英语里最长的辅音丛就是四个辅音)。
鉴于有人评论说“英语党们都弱爆了”,那我另外举几个语言的例子。
俄语里,如здравствуй里的/zdr-/、студент里的/st-/和/-nt/。
德语里,如Sprache里的/ʃpr-/、Angst里的/-ŋst/。
拉丁语里,如lux里的/-ks/、动词的第三人称复数词尾-nt里的/-nt/。
世界语里,如plezure里的/pl-/、granda里的/gr-/。
(我会的也就这些语言了,另外普通话和日语里貌似木有辅音丛……)
◆补充说明2——【关于“黑”和辟谣的原理】
本文纯属辟谣,不带有任何“黑”的成分(文末的那句无关的话除外)。如果有人发现这是黑文了,欢迎您去给高考语文出阅读题——因为您有比原作者还了解其文章的天赋哦~
其实辟谣的原理很简单:要反驳的命题是“辅音不可能连读”,那我的立论当然就是“辅音可能连读”。只要举出反例,就是我的成功。我所做的,就是揭示其他的确存在、而且被认可了的读法,以证明状态原作者犯了以偏概全任意推广的逻辑谬误。
◆补充说明3——【网友找到微软Bing的发音是连读的】
原以为把value读分开的是美国英语的普遍读法,某些人甚至找出了Google翻译的发音来做例证。不过也有另外一些网友找到了微软Bing的发音——的确是连读的哦。这更证实了把value读成val-ue只是一部分美国人的读法。
◆补充说明4——【中间有两部分看不懂可以跳过的】
正文中间有两部分是知识介绍性的东西,供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英语语言的童鞋参考学习。如果看不懂也木有关系,直接看其开头以及结尾的“写在最后的话”就行哈~
◆补充说明5——【关于汉语拼音r的国际音标】
刚刚在分享的评论里看到有同学提到了汉语拼音r的国际音标。的确在很多(包括经典的)现代汉语教科书里,r的音标都是/ʐ/,也就是sh的浊音。但是现在也有一些教科书开始持不同意见,把r的国际音标标成/ɻ/。正因为我知道按后者的说法会遭到很多同学的不赞同,所以我专门注明了出处——朱晓农教授的论文啊!我还在文末的参考资料里附上了来自知网的链接呢。那篇文章论证的观点之一就是r不该是/ʐ/而是/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不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都是一次领略大家文章的机会。
◆补充说明6——【各大权威词典里value的发音】
夜深了,我睡觉去再发个补充说明吧。(各位同学也早点睡觉吧!)
刚刚突发奇想把能找到的各大权威词典里value的发音听了一遍,大致归纳如下:(困得头晕的我不保证完全正确哦~)
/l/和/j/连读: 剑桥英语发音词典(这就是传说中最最权威的英式英语发音词典啊!Daniel Jones编的啊!不知道可以百度这家伙,你以为DJ音标指的是啥?) 柯林斯国际英语 柯林斯美国英语 剑桥英国英语(英音) 剑桥英国英语(美音) 剑桥美国英语 麦克米伦(英音) 牛津高阶(英音) 必应词典
/l/和/j/分读:
美国传统词典 韦氏 牛津高阶(美音) 牛津高阶美国英语 维基词典(美音) Dictionary.com 谷歌翻译
◆补充说明7——【顺带提一下,普通话的一个读音细节问题】(2012-9-3 10:40)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我特地查了AMERICAN HERITAGE发现的确击穿了 不过ANYWAY 希拉里跟奥巴马都这么读可见即使读错了也就是(DAI)呆板跟(AI)呆板的区别。”
其实后半句是不对的哦,在现在的普通话里面,呆板读成dai1ban3是正确的,读成ai2ban3是错误的——这是有正误之分的,与value的两种都没错的读法共存不是一回事儿。
不是说语言没有固定的正确与错误吗?为啥这里又分出了一个正误呢?那是因为普通话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造的语言,因此人为规定的成分非常大。在这些规定之中,在语音方面具有巨大效力的,是1985年12月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里面规定了“呆 统读dai1”,表示“呆”这个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dai1的音。
因此,从1985年12月27日起,普通话里面“呆”字的ai2音就彻底消失了。人们再读成ai2的话,要不他说的不是地道的普通话,要不他读错了。
◆补充说明8——【回复某围观心态的网友】(2012-9-3 10:40)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这些人一副等不及扑上来公知辟谣的样子真烦,人家就是长见识了乐意看人毁三观呢你显摆什么”
我只能回答:呵呵。我可以想象出你捧着爆米花坐着小板凳围观大家三观被毁的情景,很抱歉我坏了你看戏的心情。最后早日祝你由看客升级成戏里的演员,你懂的。
◆补充说明9——【回复某cynic】(2012-9-3 10:57)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有这么一群人,一出个事就出来日志高端解释。。。是为了访问量?”
首先声明,我的人人主页是设置为好友可见的,连同一个学校的非好友都没法看到。所以即便有几千的网友点击这篇日志,我主页的访问量也不会增加那么多。如果我在乎访问量的话,我大可以开放主页的阅读权限了。
我之前也只是转了那条状态,在转发的时候加上了我自己的解释,期望着有人能看到真相。可是这有什么效果呢?在微博/状态这种有严格字数限制的文体里,辟谣的声音往往会淹没在传谣之中,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才会选择日志这种可以详细论证外加科普的方式来写作。即便如此,即便这篇文章现在有近3500的访问量,昨天那条状态的转发次数应该也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了。也就是说有更多的同学被蒙在鼓里,被“扫盲”,被“毁三观”。
至少我是对此看不下去的(当然补充说明8里的那个同学倒是很乐意围观别人被毁三观的说)。所以我才要站出来,接受各种评论、赞扬、围观、疑问和谩骂。我只是天真地相信,更多的交流能解决问题,而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补充说明10——【一位网友的指正,接受了,谢谢】(2012-9-3 11:52)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补充6里说是连读的科林斯美英和剑桥美英是不连读的。。补充3里面的微软bing的确是分读的哦。。”
不好意思我昨晚实在是困得不行了……大半夜的查那么多网站还要一遍一遍地听难免有疏忽……谢谢你的指正。有空我会认真再仔细听的~
那么,我暂时收回“把value读成val-ue只是一部分美国人的读法”的论点,期望大家帮我一起找到更多证实或者证伪的论据。谢谢各位~
◆补充说明11——【传说中的极端民族主义现身了吗?】(2012-9-3 16:40)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这人傻逼吧”以及“研究英文发音的中国人,他是没有蛋已经不会疼了吗?”
这个回复让我想到(也许想太多了),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一直在执行双重标准:如果一个老外很亲中国,他就是中国的好朋友,是为了学习千年辉煌的中国文化而来;相反一个中国人亲外国,或者甚至只是研究讨论外国或者纯粹出了个国,就成了万恶不赦的蛋疼傻逼卖国贼。悲哉我可怜的英语专业……
◆补充说明12——【原状态作者的最新状态】(2012-9-3 21:53)
刚刚注意到了状态原作者的最新状态,全文引用如下:“请同学们再帮忙转发,感激不尽:人人真的很强大。发了一条状态,然后。。。那条状态里有说错的地方,后来我解释了。但是错的状态都被转发了这么多遍,收不回了!我再说一下,我回答同学问我VALUE为什么“习惯”读成val-ue而不是va-lue,这一点我没有在状态里说清楚. J是半元音不是辅音,是我错了,我意识到以后马上回复给同学了,我也说了英式是习惯连读的,可是大家都没看到了!还有就是我为了方便,我写了value相似的读音vao you是我的疏忽,仍然没有体现出L 的读法,再次道歉!保证以后说话谨慎严谨。”(←至此引用完毕)
谣言这个东西吧,也许有时候真的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混淆视听,但更多情况下就和这件事一样,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强大的社交网络可以在一瞬间把一句话传播到千里之外,因此我们在网上说什么东西都需要三思而后行。这不仅是说给状态作者和日志作者听的,也是说给每一个分享日志的评论者听的。你点那个“发布/发表评论/确定”的时候,知道你自己说的是什么吗?有信心为自己的话带来的影响负责任吗?
另外说一下,我写的这篇文章基本上完全是就事论事(正文的第一段除外)。我相信所有的状态读者、日志读者、以及分享那个状态和这篇日志的朋友,都是出于对英语语音的兴趣或者关注才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的。我不希望出现任何形式的语言方面的人身攻击(当然,非语言的更不希望),不论是针对我,还是针对原状态作者。
如果我这篇日志给原状态作者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比如客观上引导了其他网友对其人身攻击,我也为此道歉。
最后提一下,在IPA里,半元音也是辅音的一种哦——————虽然它喜欢玩3P
◆补充说明13——【关于汉语拼音里y和w的作用】(2012-9-4 01:41)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学术态度值得肯定,但有一点说的不对:半元音y,w和元音i,u不只是为了表记才区别开的,而确实是两种不同发音。自己试试看,发音位置有区别”
谢谢这位同学对我的肯定,但是你完全误解了我的原意。我指的是,在汉语拼音里,字母y和w是用来标记i和u这两个韵母的。y和w本身是汉语拼音的两个字母,和半元音一点关系都没有。(/j/和/w/才是半元音。)
至于这一说法的证据嘛,去翻翻全国人大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就知道了。不过不要在声母表里找——因为y和w从来就不是声母——得要去韵母表的说明里找……看到了吧?y和w仅仅是用来把i、u开头的音节与前一音节区分开来的符号而已。其他的一些拼音方案甚至完全不用它们(如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的阴平等)。
至于你要问半元音/j/、/w/和元音/i/、/u/的区别,那显然是存在的,不然国际音标也不会专门给它们另设符号。具体区别不在发音部位,而在紧张程度——发音器官发辅音时一般会更紧张,所以/j/和/w/的紧张程度都大于它们对应的元音。即便如此,这种区别在普通话里也不会造成意义上的差别,因此为普通话设计汉语拼音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区别,也是无可厚非的。
◆补充说明14——【关于发音偷懒和标准发音】(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我个人觉得哦,任何语言的发音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不仅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音习惯。而英语中的爆破连读吞音什么的是当一个人语速快起来后的一种偷懒的发音方式。而我们所说的标准发音是因为发这种音的人群处于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我们也都是本能性地向高处看齐。反正语言是活的,永远处于变化中。”
◆补充说明15——【关于对我造谣的指控】(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看到这说一句,在加拿大的时候老师特意强调过,W是读 大不u 而不是大不留。。这个日志的辟谣作者你也在造谣么”
◆补充说明16——【关于文科】(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所以说文科找不到工作。看看这得有多蛋疼。”
◆补充说明17——【关于外国人不研究连读规则】(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这种问题……随便找个伦敦的大妈问问不就得了…怎么不见外国人研究连读规则呢……”
◆补充说明18——【关于学英语中的语音纠错】(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至于么。。。听懂不就得了,现在大部分人学英语还细究这个?总不见得帮别人用英语交流整天元音辅音地纠错。。。”
◆补充说明19——【关于Webster的发音以及所谓“半辅音”】(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补充说明…value的确没有把j当成半辅音-.-如果你去查webster的发音就知道了”
◆补充说明20——【关于科普帖的可信度】(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先馬著,沒轉那條狀態,總覺得現在這種所謂的科普貼不能輕信,而且無論什麽事情都得先抱著懷疑的態度”
◆补充说明21——【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2012-9-5 ??:??)
有一位童鞋如是回复:“书呆子,看看电影里人家怎么读的,还在这里挖迂腐的文法显得自己多高明似的,呸”
-<|>-<|>-<|>-<|>-<|>-<|>-<|>-<|>-<|>-<|>-(我是红磷分割线,最后还有一张图片)
最后来一张图,半元音哦亲~
